威虎山下向日葵 –记著名油画家张荣道


他自称是在农村里出生的放牛娃,从威虎山下山市镇到中国艺术的殿堂首都宋庄学习深造。领略过威虎山的壮丽,也见识过古北水镇的妩媚。

他于2003年到天津美术学院进修,将白山黑水和皇家园林不同风情、传说融入油画创作中,收获众多粉丝。他,就是著名油画家张荣道。

张荣道,1963年出生黑龙江海林市山市镇,

他酷爱绘画和音乐,是个文艺多面手,在海林市粮食局上班期间就参加多次画展,2006年获得海林市美展获一等奖;

2007年获得《牡丹江首届油画作品展》,“最佳作品奖”

2008年雅昌艺术举办“抗震救灾油画作品义卖展”。三幅作品被买家收藏:

2008年受邀参加国家博物馆举办的“纪念改革开放30年书画作品展”

2011年参加牡丹江文联举办“油画中的横道”写生作品展:

2012年参加牡丹江首届油画双年展,作品获银奖;

2012年参加黑龙江青年油画作品展,获优秀作品奖;

由于张荣道作品广泛涵盖了多样的主题,包括城市景观、静物、风景和具象等。然而,他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独特的绘画风格,通过大胆而自信的笔触和强烈的色彩,他的作品展现出鲜明的个人特色和视觉冲击。

张荣道被中国文化管理学会特邀参加“庆祝建国60周年美术作品展”;作品“向日葵系列”被国家级刊物《中国油画》选中,并给与了大篇幅宣传和推介。

其后张荣道被誉为北派油画代表画家。

多次受邀参加苏州《诗意水乡艺术邀请展》/2014年福州《海峡两岸艺术交流展》

/2015年台湾台北《馨德斋艺术精品》展

/2015年南京《金陵金典》展览

/2016年威海《可见之诗》艺术作品展

/2017年《北京一画会》原创油画交流展

张荣道还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多次参加政府和美协的社会公益活动。

张荣道接触油画较晚 ,刚开始创作油画时,因为家里条件差,也没有电脑学习,买了一堆油画方面的书籍,先自己自学绘画,再找机会向老师请教学习。一幅油画,他要前后画上十几遍,找到感觉后再成作品。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荣道坚持油画创作10多年,拥有众多粉丝,现在他的抖音帐号:画道张荣道 已经有98个作品,他的绘画艺术征服了上万油画爱好者。

张荣道告诉记者,虽然他在油画界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在心里,自己永远是威虎山下的农村娃。

他说:“我从小就干农活。从乡下来到首都十多年,我多苦多累的工作都干过,不在意报筹多少,只要我坐下来进行油画创作,清净光明的意境是我精神的家园。油画创作是先贤的智慧点亮了我的心灯。当我沉浸徜徉其中,我感到了难以言表透澈心灵的慰籍。万物披上了祥和宁静的辉光。我愿更多的人与我分享油画的艺术。通过油画创作我知道了自身的价值和努力的方向。

康德说过,“你必须在画家的灵魂里,而不是在大自然的客体中去寻求真正升华的东西。它能告诉你为什么这样画。”画家的精神意境是统驭画面的灵魂,必须将它高高举起。它明晰了,才有可能画的明白。

关于油画创作的灵感,张荣道非常谦虚的说:“如何把精神意境凝结成画,是我必须探索解决的课题。目前我认为若能做好以下两个方面,就能较好地靠近目标。一是整幅画的结构布局体现了要表达的意境。我是在具象的景物中经营着抽象的形式构成。打破自然客体所限空间,物象随心所现,自如运用各种形式构成规律,对比、谐调,节奏、呼应……。二是落在画面上的每一笔,都传达着要表达的意味。所谓“凡是景语皆情语”。我要求它不仅状物更要传情,还要很好地体现媒质材料的特殊美感。画画就是一种修行。澄怀观象,不觉间与心相合,欣然运笔,笔、色从心。杂念忽起,心与笔就断了。觉而调心,不可令躁,一念心净,意境清净。画画是门手艺。要拳不离手,手不可令生。再好的想法,没有技艺的支撑,也只能是想法而已。”

张荣道认为在当今科技发达的信息化时代,绘画艺术之所以能够存在,是由于它是生命精神活跃的记录和象征。言为心声,画为心象。它凝固了艺术家所处时代他所达到的精神高度。

向日葵,同它的名字一样向日而生。张荣道像向日葵一样无论经历了多少变故,内心对光明的向往不曾改变。

阳光下的向日葵灿烂、炽烈。

张荣道尽量用光谱的原色组合和恣肆飞扬的笔触来表达这活跃生命的热烈激情。

(文/王兴佳)